2025年4月2日,应用生物学院何曼文博士在天工楼427成功举办《微生物核酸样本的制备》工学一体化公开课。本次课程创新性采用“深海微生物探秘”和“人参种植土壤微生物分析”双案例贯穿教学全过程,通过“科学家-技术员-质检员”角色代入,引导学生破解基因提取技术难点,提升实践能力与职业素养。本次活动有教学督导室和教学部门共12名老师参与听课和交流研讨。
《基因操作技术》作为应用生物技术专业核心课程,依托校企合作开发的教材,企业实践专家亲自参与录制微课,将企业真实项目转化为学习任务。课堂以宏基因组技术为核心,结合国家检测标准(GB/T 41689-2022),引导学生完成土壤样本微生物DNA提取全流程技能训练。通过情景教学、任务驱动和小组讨论等方法,课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,让学生深刻认识到微生物基因组DNA提取技术在公共卫生危机应对、微生物多样性研究以及生物安全保障等领域的关键作用。
公开课后,在罗国生院长的主持下,老师们展开了认真的讨论,大家一致认为本次公开课课前准备充分,教学过程清晰,流畅,教学手段和方法丰富多样,利用真实岗位任务、任务驱动、小组分工合作,翻转课堂等教学方法,结合微课视频、国家标准进行分析,突破重点难点,能很好地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积极性,课堂气氛活跃,是一节精彩生动的公开课。教学督导室徐小英主任对本次公开课课程给予高度评价,认为课程“以企业项目重构教学内容、以岗位标准规范操作流程、以职业素养贯穿评价体系”,尤其在“课堂互动”环节,学生展现出扎实的技术迁移能力和严谨的科学思维。李磊老师评价何曼文博士积极钻研,工作严谨,教学水平有了显著提高。
为进一步优化课程设计,教师代表建议增设拓展任务,如“栽培冬红的土壤微生物群落分析”和“栽培月季的土壤肥力检测”,以增强课堂趣味性和学生参与度。此次公开课为基因技术类课程改革提供了“真实任务驱动、岗课融通创新”的实践范例,也为培养适应行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提供了优秀参考。罗国生院长表示,应用生物学院将继续举办公开课活动,致力于教学质量的持续改进和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。